先来点干货,18年入职试用期确实5000,税后加上房补,餐补,一些加班费,差不多5000左右吧。转正后头两三个月加起来总共7,8k的样子,19年以来总共加起来(房补1100多,餐补600,加班费平均500吧),加上年终,15估计没问题。
过节会有一些小福利,高温假,高温费什么的小福利还是有的,一个月可用上个月的加班时间调休两天(7.5小时换一天),很人性。加班费10一个小时。几班部门人均差不多40~50吧,我自己估计的。
至于什么勾心斗角什么的,可能是我傻,也可能是职务低,没有关注,没有看到,体会过这些。吃大锅饭的问题,所在部门是事业部,是有业绩要求的,不太存在前面反应的闲人不干活的问题。
虽然加班时间多,但强度并不大。杂事是有点多,有些流程是很繁琐,毕竟单位性质在这儿。出差还好,有的频繁点,估计平均一两个月一次吧,出差补助还是很可以的。有些部门有些职位长期出差在外补助爽歪歪。还有就是稳定~
重点,我所在的部门在所里还是比较靠前的部门,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好像听说有的部门是要求单休,然后每天还有加班时间要求的。收入什么估计也会有差别,但没向其他部门的了解过。招聘时候不会告诉你部门,到实际可能已经安排好了,大概是根据你所学的和部门的需求为准。
来之前也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十所的,负面居多吧,对有些事不同的人看是有不同的结果的。更多的是幸存者偏差吧,离职的人更愿意回答相关问题,而离职的人又经过各种不如意的事,待遇。而留下来的基本就是认可这边的好,比较满意,但是很少有人回答这类问题。
宿舍和学校的宿舍楼比较像,但是是一人一间,有独立卫生间,有热水供应(有的是有热水器,有的是统一时间供热水),也有那种套间,一人一间。单身宿舍为主。部分宿舍年代有点久远。。。房租不超过300。食堂的话,稍微省一点,吃的普普通通,600能吃一个月,(早中晚),周末什么也有。宿舍小区就在所后门口,工作生活环境和学校特别像,真的特别像。
听说和我们一起入职的有离职,具体多少不清楚,试用期和刚试用结束的一两个月是有点这种冲动,哈哈,挺过来了还好。所里有从华为跳槽过来的,也有同事的亲属在华为,大家普遍反应的是华为加班多,强度大,压力大。我们这边是加班多,强度不大,压力不大。当然钱也少,哈哈哈。总的来说收入中或中偏上吧
暂时就想到了这么多,写的比较乱,也没检查,估计错别字也比较多,仅供大家参考吧
来所马上三年了,今年的总收入还是很满意的哈哈,具体就不透露了,当然是和外变的顶尖互联网比不了。比招聘时候说的还是多了非常多的。在成都这边应该还算很舒服的了吧
又看了前面的答案再多唠叨几句,现在项目是多到爆炸,每年也是计划招很多人。近两年发展我感觉是非常大的。军工行业,大家都清楚,管他国际关系是蜜月还是对抗,都是要积极发展的,大环境这样差,那更是要猛追的。所里工作,就算没有大追求,干好本职工作,不会存在什么年龄危机。有理想有能力有追求,上升空间也是很大的!不管是技术还是管理。
2018第一年确实很少,前面有具体描述,确实比较少,不少同学第一年都没忍住跑了……我也差点……现在来比我当年好多了
2019第二年,(到手)实际收入已经超过hr说的(17年校招说的是转正后平均税前15)
2020第三年,涨了很多,算上公积金的话实际到手已经有**了(跟好多互联网第一年就四五十的总包确实是没法比,不过我是一条咸鱼,我觉得在成都这个收入还行,今年很满意),同届的好多同事大都自己买房了,顺便吐槽一下成都房价对我这样的穷刚需越来越不友好了。好多都是和家里一起出首付,独自还贷,这样说吧,一个人扛个7,8千的房贷其实没有什么压力的(房贷不过50%的实际到手收入这种情况我认为叫没压力),当然这是说的总收入,相对于每个月打到卡上的万把块压力还是有点压力,因为很大一部分收入是年终奖发放的。还是要声明一下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会有区别的,事业部的硕士类的研发岗可以稍微参照一下。
出差问题:总的情况,研发岗位出差不算多的,去年我不到30天,保障类岗位(硕士基本都不会从事,一般都是那种大专或者本科……)一年一两百天很常见。特殊情况:有些部门的研发岗位也经常出差,我认识的出差多的人他们都挺乐意出差的,谁会跟钱过不去呢,绝大部分地区出差能弄到手的补助比工资高,有些不太好明说~而且出差都是✈️的,除非自己不想坐,买高铁也行。
本人双985硕士,校招,8年工作经验,目前就职于10所通信部,从事总体研发工作,匿名的原因是不想被认出来,对恶意评论不回复、不撕逼,正常咨询、探讨尽量都回,工作时间不回复。有共性问题会在帖子下追更。
写这个回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近年来发现外面社会上的刻板印象比较重,对不同部门的看法也都比较片面,所以尽量客观公正的描述一下10所真实的状况,但毕竟是一家之言,无法做到绝对客观。
就从事的工作性质而言,多年来,对内对外沟通交流比较多,对10所了解也算比较深了,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的判断,先一一讲述。
收入问题是讨论的最多的问题,也是和求职者最切实相关的问题。所以放在最上面。
10所与业界常竞争的民企(如华为)相比,确实没有竞争力,大部分有能力能与10所进行人才pk的民企都可以开出10所工资的1.5倍以上(10所15、6万,外面可以开到20、25甚至30万)。由于当今社会的浮躁,房价、娶妻生子、唯金钱论的社会风气,导致高收入对于刚毕业的萌新来说几乎是无法抵抗的。同时,10所的高强度工作氛围(在工作强度部分会讲)导致大量新人觉得奉献与收获不成比例,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员的不稳定。
但是和民企相比,10所有没有什么优势呢,我觉得是有的,优势在于长期。10所本质上还是一个国企(或者说是央企),有国企的一些特质在里面,诸如:不轻易开除员工(好也不好)、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不是说工作强度)。从长期来看,10所的优势更加体现在一个人35岁乃至40岁以后。从概率上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民企的高薪买到的是一个人的黄金十年(25-35岁),而国企需要对一个人的一生负责。而35岁乃至40岁之后的人生怎么办?(在民企可能会被优化掉,在国企几乎不可能。)我觉得这个就是国企的优势。但是一个萌新能看到那么远么?眼前的苟且尚且无法满足,何谈诗和远方。
涨幅方面,只要干出与之匹配的事情,10所涨幅一般不设上限。(我见过最高的一年涨幅60%,我也见过一年工资还跌的。)这里也能看出,涨薪永远滞后于付出,以成绩论,不以苦劳论。
六个事业部肩负的是10所的各项科研工作,解决10所的产值、合同等问题,工作强度都比较大,但还是到不了996的地步。周六一般是要加班的,但不是强制性的,也不严格考勤,9、10点钟来,吃了午饭就走或者下午三四点钟就走的占大多数。平时晚上一般到8、9点,但不是每天都要求加班(每周大概两到三次,项目紧张时可能会更多),也不是强制性的。到了产品交付节点就会比较紧张,通宵也不是不可能,但第二天白天一般可以休息。按我接触到的数据来看,全部门每个月平均加班时间一般在50小时左右,多的可能上百小时(凤毛麟角),少的可能40个小时都不到。
10所的发展一般分管理和技术两条线来走,管理线方面,要求的是有想法,有冲劲,能百折不挠。根据近年来中央关于干部年轻化的指示,爬上去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更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资历和关系,尤其是中干这一级的。从近年的新任中干任命情况来看,85后已经越来越多了,最年轻的已经到了90后了,所以不要说没有机会。熬不过资历了,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
技术线方面,要求资深,经验丰富,对领域有思考,对发展有想法(看出来没有,10所要求的是有想法,能在变化中谋生存,谋发展)。同时,10所依旧还是一个崇尚技术的单位,总师的收入高于领导的收入完全不是新闻,已经被大家习以为常了,各部门收入前几位的永远是技术的领头羊,而不是各部门的一把手。技术线的发展道路也一直很畅通,只要有实力,一定能上去。同时,要是没实力,熬到60岁也上不去。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还是欢迎大家来10所好好工作,10所需要的是愿意长时间耕耘一个领域的人,能主动作为(愿意想办法、找路径的人),能扛得住事,能打硬仗,同时能沉得下心的人(但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沉下心的人实在太少)。对这些人来说,10所不是最好的,但也没有某些回答说的那么一无是处。
在互联网这个世界,看到的永远是一个单位的差,而看不到他好的一面(好的压根没人说,很少见到哪个单位的人跑到互联网上说自己单位多么多么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偏见。
闲来无事,来看下知乎,碰见此问题。作为中电十所混了多年的老油条,也想说说心里话,给毕业生一点建议,也希望所里也越来越好(好的产品、好的绩效)
第一,当然是在研究生阶段就学的是军工电子类的理论、知识,从事的是相关的项目,如军用体制的通信、雷达相关等等。有相关项目背景的,会得到更好的机会,发展也会顺畅一点。当然,如果能力够强,技术背景都不是问题,牛逼的人在哪里都牛逼。
第二,如果你十分的缺钱,建议就别来,因为对年轻人国企刚开始真给不了太多(最近几年好像好点的学校都比较少,这个所有人都很无奈,真心希望所里能对研发岗提高点工资,产品的优劣和研发人员的收入在一定区间是正相关的,10所肯定还在这个线性区间内),建议去华为,我的硕士同学的到手收入是我2倍(这个只是我和我同学的个例,样本太少,不代表普遍情况,并且若你去看到此评论去了华为,拿不了研究所翻倍的工资,我不为此负责....:0)
第三,一定的心理容忍度,官僚推诿、精致的人,都会让人恶心不适。或许国企会多一点,你得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世界上不会每个地方都是干净的。
第四、你有军工情节,祖国的电磁领土没有你的参与、贡献就不行,美的就要欺负咱了。好吧,你来吧。
第五、你不想去大厂当个小螺丝钉,想从天线搞到后端软件,这地方其实也不错。
再假设你已经进了所里,是一个研发事业部的新丁,你若安心就搞技术,不去走管理线。就下面一个建议:)
若一个硕士来研究所,他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工程实现能力以及工程经验、形成不错的行业视野,再算上相比较去别的企业损失的收入差,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先说收入情况吧。试用期月工资税前5k,公积金12%,有单身宿舍,房租每个月从工资里面扣,扣完五险一金加税大概到手3800左右,水电煤气另算。每个月底会有920房补(转正应该会多点),月初发600餐补(餐补是发到饭卡里的,只能在所里食堂和所里面超市消费),总得来说收入试用期每个月到手大概5k。
转正第一年到手9w不到(有些部门年终高点,可能会到手9w多点点),头三年工资涨幅不会很大!(校招的时候hr宣传13-15w???exo me??? hr说的话标点符号都不要信!!!)
再来说加班情况,其他部门不了解,应该也是要加班的。反正我所在部门是标准的996(早上8:30-21:00,中午有一个半小时休息时间,一周工作六天),加班工资不到七块钱一个小时!!!
然后说说出差情况,所里面基本上每个部门都要出差,不管你到哪个岗位上,严重的一年出差200多天!而且出差基本上比所里面加班更加严重,有时候凌晨一两点也不见得下班。当然出差有点补助。
基本情况就是这些,欢迎对军工有情怀的人来这里,没情怀的不要来了!来了你肯定会后悔的!!!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